文研班

吕效平:当人类搞不定世界的时候,戏剧才能存在2021-09-25    图文:梁晓艳 编辑:刘丰源 审核:烁宁


吕效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戏剧理论。曾指导编剧和导演的《蒋公的面子》,被看作是一部“现象级”的戏剧作品,至今已在全国巡演几百余场,票房收入过千万。

9月24日,南京大学吕效平教授,给文研班的同学们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后现代戏剧理论课程。吕效平教授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大学时代,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戏剧发展状况。随后,他从汤显祖的《西厢记》谈到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又从契诃夫的戏剧谈到了当下的后现代戏剧的话语情境。



他从汤显祖的《西厢记》谈到了中世纪人们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当时的人们对世界是没有怀疑的,当时的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充满秩序的。在东方表现在封建伦理、人伦纲常的秩序,而在中世纪的西方则是体现在宗教中。然而到了现代世纪,人们对曾经充满秩序的世界开始充满怀疑,每一个人都有了解释世界的权利,世界变得随机、偶然,不再讲究理性主义和因果关系。

这种哲学观的更迭体现在戏剧中,就是出现了打破严格遵循戏剧“三一律”创作规律的各类天马行空的戏剧作品。在后现代戏剧的观念里,这个世界是偶然的、没有意义的,因此个人行动的自由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意义没有了以后,人的行动也被取消了。因此,像《雷雨》那样充满理性主义的作品在后现代戏剧的语境下被消解了,那次后现代戏剧中渐渐取消了情节、取消了因果关系,人物的行动最终被消解。因此,戏剧家只好把人物的行动变成灵魂的格斗。王晓鹰导演的《哥本哈根》、《蒋公的面子》等皆属于此类作品。

最后,吕效平老师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近年的创作实践,谈了当下国营戏剧和私营戏剧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他鼓励创作者不要只从刻板的现实主义、人道主义的角度去思考和创作,而是要写出戏剧的真正诗意。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卑微、渺小和对世界的不可战胜时,人类的诗意才能够发生。用戏剧表现生命,用戏剧展现人的卑微,用戏剧展现生命的诗意,这便是戏剧的诗意。

当人类搞不定世界的时候,戏剧才能存在。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