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语言学会

内蒙古语言学会简介2016-09-10    


一、内蒙古语言学会介绍


内蒙古语言学会成立于1993年6月25日,是内蒙古自治区语言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区性、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学会现挂靠在全国十大网赌正规网址,常设机构是内蒙古语言学会秘书处,会员主要来自全区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文化出版单位。

学会性质 :内蒙古语言学会是内蒙古自治区语言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区性、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

学会的宗旨和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双百”方针;团结全区语言科学工作者,努力发展和繁荣我区语言科学,尽力使其与我国经济、科学、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提高自治区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


二、历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学会坚持民主办会,遇有重大活动常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共同解决。学会每四年换届改选一次。


1. 第一届(1993-1997)、第二届(1997-2001)

名誉会长:清格尔泰      长:陈乃雄  

副会长:李作南、马国凡、王今铮、韦弦

秘书长:李树新


2. 第三届(2001-2005)

名誉会长:清格尔泰     长:陈乃雄    

副会长:李作南、马国凡、王今铮、韦弦

书长:李树新       副秘书长:姜德军


3. 第四届(2006-2010)

名誉会长:清格尔泰      长:韦   弦

副会长:李作南、马国凡、王今铮、韦弦

书长:李树新         副秘书长:姜德军


4. 第五届(2011—2014)

长:白音门德      常务副会长:李树新

副会长:章也、王建莉、巴达玛敖德斯尔、闫艳、青格乐图、巴特尔、陈亚杰

秘书长:姜德军       副秘书长:许晋、吴英喆


5. 第六届(2014—2018)

会长:李树新        常务副会长: 王建莉

副会长:章  也、巴达玛敖德斯尔、闫  艳 、陈亚杰、姜德军

秘书长:许  晋      副秘书长:张  鑫、付建荣


6. 第七届(2018至今)

会长:李树新        常务副会长: 王建莉

副会长:章  也、巴达玛敖德斯尔、闫  艳 、陈亚杰、姜德军

秘书长:许  晋      副秘书长:张  鑫、付建荣


三、办事机构名称、职责


李树新会长

主持学会全面工作;负责召开学会会长办公会。

王建莉副会长

协助主持学会全面工作;负责秘书处;负责各种会议、论坛;负责科普工作;负责党支部和党建工作;负责培训工作。

闫艳副会长

负责学会会员部;负责学会电子刊物、网站、公众号;负责信息咨询服务;负责学术交流工作。

姜德军副会长 

负责学会人事、年检、负责学会财务。

许晋秘书长

负责学会日常工作;负责秘书处办公室工作;负责文件、宣传工作;负责对外联络。

副秘书长张鑫、付建荣协助秘书长负责学会日常工作。


、内蒙古语言学会主要成就


近三年来,内蒙古语言学会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进内蒙古地区语言文字工作,尤其在发展自治区特色语言科学事业、打造内蒙古语言研究高地和品牌、凝聚自治区语言研究队伍,繁荣自治区语言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一)重视发展自治区特色语言科学事业,打造内蒙古语言研究高地和品牌


内蒙古语言学会重视发展具有自治区特色的语言科学事业。自学会成立以来,学会会员已在中华谚语研究、汉语词语与民俗文化研究、汉语词语与科技文化研究、词语训诂研究、汉语语汇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辞书编纂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凸显了自治区语言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现已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包括“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胡仁乌力格尔(300部)整理与研究”“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已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项目达30余项。


(二)搭建高水平语言人才培养学术平台,凝聚自治区语言研究队伍


内蒙古语言学会近年来与全国十大网赌正规网址、内蒙古师范大学等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先后与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延边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民族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学术合作关系,为自治区语言学科发展搭建了研究及文献共享的学术平台。学会联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科研团队联合组织召开多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第六届全国汉语语汇学”“中华谚语与中华文化精神研讨会”“语言多样性与地域文化传承研讨会”等会议聘请了众多国内民族语言学和文化学专家,为我区优秀青年语言学研究者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召开学术会议,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语言文字工作


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立会之本。

1994年7月,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1996年7月,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包头举行

1998年6月,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在赤峰市举行

2000年7月,内蒙古语言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锡林浩特市举行

2004年8月,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在鄂尔多斯举行

2010年8月,中国语言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在全国十大网赌正规网址举行

2013年8月,第四届全国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在全国十大网赌正规网址召开

2014年4月,社科联领导到内蒙古语言学会调研

2017年10月26日,内蒙古语言学会2017年年会暨中华谚语与中华文化精神研讨会(全国十大网赌正规网址)

不定期地开展各种中小型的讨论。1994年8月15日,学会根据赵志宏副主席“对公共场所用字问题请提出一个意见”的指示,专门召开常务理事会进行认真讨论,并对公共场所用字情况展开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开展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用字治理工作的建议》。

学会还针对各类语言问题,召开了方言学术研讨会、文化语言学研讨会、现代汉语修辞研讨会、古代汉语研讨会等,进一步繁荣了我区的语言文化事业。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咨询服务,积极推广普通话


内蒙古语言学会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服务地方语言生活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语言实践活动。如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通过举办方言研究班、语言文化研究班等培训项目为我区方言语言调查和民族语言文化调查培育了一批青年骨干。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方面,先后为内蒙古广播电台、民航、铁路局、电管局、供电局等单位举办有关语言与表达、公关和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在每年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内蒙古语言学会都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市民参与,积极推广普通话。


(五)积极组织会员参与自治区政府奖申报和社科联学术活动月,实现学术成果资源转化、推动学术互融互通


内蒙古语言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自治区政府奖的申报,初审过程坚持“打好初评关、严把送审关、重视沟通与交流”的宗旨,为会员营造了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奖环境。近三年来,内蒙古语言学会会员共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同时,学会还积极推介会员的优秀研究成果参与社科联学术活动月,让学术成果走进大众,有效促进学术成果的资源转化,推动学术互融互通。

为了充分发挥内蒙古语言学会在自治区语言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让学会工作走上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会还通过开展多次理事会议,修订完成了《内蒙古语言学会工作章程》,制定了《内蒙古语言学会发展规划2016-2020)》,对学会的基础建设、学会活动开展及学会日常工作等进行目标管理。总之,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打造特色学术品牌是内蒙古语言学会的奋斗目标。


、内蒙古语言学会的学会特色及研究方向


近年来,内蒙古语言学会拓展了与区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现已形成了依托内蒙古少数民族聚居优势的语言与民族文化研究前沿阵地,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体研究方向有四个:


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研究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把握词汇的意义尤其是文化内涵是理解文化的基础。汉语里的很多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分析这些文化词汇,可以了解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亲属关系等诸多文化因素与语言的互动关系。


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处在多民族语言、文化不断交融的大环境中,民族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现象更为突出。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研究把语言作为观察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历史沿革的重要窗口,探索和研究历史、现实中的种种民族语言现象和问题,着力于从饱含“民族记忆”的内蒙古方言、蒙汉熟语、蒙汉借词入手,挖掘语言背后承载的民族文化底蕴。


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


内蒙古有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藏族等55个民族,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交融。本方向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接触和发展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包括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接触史研究、内蒙古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使用特点研究,双语(多语)现象研究等,重点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探讨少数民族语言受汉语影响的种种表现特征,为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关系的协调与发展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


中华多民族谚语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语言资源,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全面系统地整理与研究中华多民族谚语,具有显在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全面梳理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的得失,探索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的新模式;构建中国谚学新理论,开创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理论创新、成果创新的新局面;保护和抢救我国谚语资源,见证多民族文化交流历程;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综合研究,将会促进各民族谚语研究以及少数民族文学、语言学科内部的对话、交流,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加强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文学、历史的了解,加深全社会对各少数民族谚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审视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开展谚语的科学保护,构建相对全面、实用、科学的、可持续增长的多语种常用谚语数据库,能实现谚语的高效利用和共享,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基础资源平台。


 


关闭

Baidu
sogou